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17 17:08:0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12月9日,2024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宣传教育活动——“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南京大屠杀学术研究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走向深化

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在致辞中表示,数十年来,中国学界对南京大屠杀从多个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证和论述,从学理性高度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促进了南京大屠杀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此次研讨会召开的目的是要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极力否认历史、混淆视听,不断变换手法,抛出新的谬论和虚假证据,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发掘史料,持续开展研究,还原事实真相,教育人民群众。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表示,自2018年以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宣传教育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包括1个学术报告会和1个学术研讨会,每次学术研讨会都安排老、中、青学者进行研讨,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走向深化。回顾2024年国内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不仅相关著作、论文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在学科参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呈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趋势。通过学术研究以及纪念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史实还原,可以十分有力地抵制日本右翼势力抹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谬论,可为当前弘扬和平精神、维护人道精神、反对战争暴力的共同信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深入发掘和运用史料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认为,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碑雕的社会功能,进一步突出“屠杀与反抗同在,屈辱与光荣并存”的主题内涵,强化南京军民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抗争色彩,以及南京作为一座英雄城市、光荣城市的形象。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宝麟提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际安全区,当时的金陵大学鼓楼校园是国际安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大屠杀时期,金陵大学校园作为国际安全区救助了大量难民。当前学界对1938年春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金陵大学的研究相对缺乏。深化相关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南京大屠杀研究范围,而且也能够加深对沦陷区内不同社会群体与社会空间的认识。

深化历史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认为,国家公祭日的建立是在国家层面,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追忆死难者,缅怀英烈,警醒生者,警钟长鸣,回击日本右派,诉求和平,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意志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颖奇指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学术研究工作者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严海建梳理了南京大屠杀作为侵华日军战争暴行的象征形成的过程,认为这一认识过程建立在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事件象征性认识的形成从大屠杀发生之时即已开始,其国家记忆和人类记忆的属性自始至终都内嵌其中。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叶扬兵在会议总结中提出,此次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多层面深化和推进南京大屠杀史的学术研究,营造了“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振兴中华”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和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心和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联合主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 王广禄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