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吴红
发布时间:2013-11-07 10:19:00

  吴红,1976年生,江苏徐州人,哲学博士,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为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发明哲学研究”(12CZX023)。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发明的历史。发明是社会进步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尤其到近现代以后,发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关于发明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是,当前国内外对于技术发明的研究很少有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总结与提炼。尤其在我国出版的冠以“发明”为题的著作中,绝大多数都是讲发明家的故事之类的通俗著作。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本课题试图从哲学层面上探究发明理论经历了哪些演变历程,产生了哪些代表性的人物与理论观点,不同理论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进而深入分析发明的本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等。 

  该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发明的本质与产生模式研究。重点研究发明的本质、结构、模式、发明家的群体特征等问题,深化对发明、发明家的认识。(2)发明与科学之关系研究。重点研究发明与科学之关系,为研究科学与技术之关系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3)发明与社会之关系研究。重点研究不同社会背景中提出的发明观,全面认识发明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4)发明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比较研究中西方发明的历史与观念的异同,以及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现有社会环境中寻求有利于发明的各种条件,为更好地推进我国技术创新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研究,吴红认为:(1)不同时期发明概念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发明的发展过程更依赖于社会因素,依赖于科学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企业创新机制中有些因素并不有利于发明的产生与推广。要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人类先有发明,后才有科学,发明推动科学发展。发明产生模式的“组合”理论与科学哲学中的“累积”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3)社会需要会刺激发明的产生,市场竞争机制、社会张力等许多因素同样也刺激发明的产生,重大发明的产生甚至还会创造出新的社会需要。 

  吴红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创造学、技术社会学等。近年来,她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来源:省社科规划网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