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发布时间:2019-01-11 09:02:00

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专家研讨会现场。资料图片

  热点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入选理由: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2018年,学术理论界聚焦这一重要主题,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基础、实践根源、理论逻辑以及方法论等维度展开研究,在阐释正确处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诸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专家点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新实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直面现实,深入研究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依循科学方法论,揭示新时代经济关系的新特点,提炼和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我们党初步形成了新时代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制度体制框架。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立场。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支柱。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正确工作策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在上述方面认真钻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推向深入。

  (点评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顾海良)

  热点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入选理由: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有关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掀起热潮,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对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经典著作的阐述。学者们从《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的研究阐释出发,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018年,学者们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围绕“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系统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内容。3.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如对阿多诺、阿尔都塞、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及其价值的研究。

  专家点评:2018年,全球范围内不少地方的人们都在讲述马克思的故事,讨论马克思的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

  热点3

  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

  入选理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进行历史回顾,既是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客观要求,也是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现实需要。立足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学术理论界从经验总结、理论创新、学科发展等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对改革开放实践进行学理阐释;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光辉进程;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各自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展望。

  专家点评:2018年,学术理论界对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经验总结,从理论范式到价值指向、从实践逻辑到战略部署、从历史主体到政治保证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的历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极大推动了改革开放实践创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2018年,学者们以改革开放为研究样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各自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出发,促进不同学科融合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为走出西方学术窠臼,建构中国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点评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热点4

  高质量发展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

  入选理由: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决定中国经济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尤为需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2018年,学术理论界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目标任务和特征进行了研讨,并从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角度,阐述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向和路径。

  专家点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集中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极大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已深入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重大实践价值等方面,今后还需从以下方面加以系统性阐述和突破:1.进一步阐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科学探寻背后的复杂动因和内在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有效理论支撑;3.继续深入研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的协同关系以及可行路径,有效促进理论到实践、实践到政策的转化。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

  热点5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入选理由: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学术理论界从多学科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研究和解读,较典型的有:政治经济学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城乡社会发展关系理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社会学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经典议题“乡土中国”的回归与超越,是对近代以来社会学家围绕组织农民、文化教育等进行乡村建设的再创造;政治学主要从基层治理视角,探讨如何通过国家能力建设、基层治理体制再造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管理学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径等角度进行探讨。

  专家点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立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发学术理论界不同学科学者参与探讨,重点包括以下议题:1.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定位、理论逻辑、实施路径;2.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3.农村产业振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地位;4.乡村空间重构和美丽乡村建设;5.乡村文明、农民主体地位和乡村社会建设;6.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体制机制;7.乡村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8.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与脱贫致富。作为一个问题导向的领域,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构建还需完善,制度供给研究尚有待深化。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