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贸易影响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13 09:07:00

摘要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的贸易伙伴国之一,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中美贸易存在下滑的潜在风险。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复工复产的影响会逐步波及中美贸易。为了积极应对中美贸易风险的挑战,我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疏通中美贸易企业资金链;第二,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完善外贸产业供应链;第三,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为中美贸易提供新动能。

一、中美进出口贸易基本情况

美国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进出口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图1可以看出,2019年下半年进出口未发生较大变化,进口略有上升,我国需求旺盛,经济充满活力;出口有小幅下降。2020年我国1至2月对美进出口均有所下滑,由于我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外加大宗商品装船期和企业进出口节奏的原因,前两个月进口仅有小幅下降,疫情对进口的影响尚不明确。而出口下降幅度则较大,据海关总署统计,降幅达26.5%。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企业复工延迟,原材料供应短缺,国内产能降低,供给不足,出口下降。

美国虽拥有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实力,但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也会产生影响。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祸福相依,对同中国有密切经济关系或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美国企业来说,疫情将给它们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星巴克、苹果、迪士尼等多家美国公司已经暂停在华业务,达美、美联航和美国航空等公司停飞了中美之间的许多航班。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关闭了它们在中国的工厂。

二、新型冠状肺炎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一)新型冠状肺炎对供应链的影响

首先,疫情对中国国内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冲击。劳动力是供应链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各地区均采取了隔离、限制流动、延期开工或停工政策等措施,虽有利于控制疫情扩散,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运行。据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估计,疫情的不确定性将使工厂劳动力下降至少20%,并持续导致产量和产能下滑。疫情的蔓延让国内生产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交通管制,物流运力也受到很大影响。企业员工不能如期上岗,企业虽复工但未达到复产水平。这些对制造业的用工、库存、生产、运输、订单等都带来影响。国内产能不足,市场供给能力下降,供应链面临延迟或中断的风险。

其次,对全球供应链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全球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体系,由于中国国内产能下降,供应环节出现短缺,沿着全球价值链链条向上下游传播。导致美国等其他国家生产过程中断。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全球前200的供应商中多达41家为中国大陆公司,而目前iPhone手机的组装商富士康的复工率仅为30%-40%。此次疫情切实影响了国际消费端电子产品相关的备货生产。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环节,其供应短缺,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二)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新型冠状肺炎对出口影响。疫情主要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带来冲击。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工业品占比达94%,农产品相对较少。尤其是化工制品、塑料橡胶制品、纸制品、陶瓷制品、贱金属、机电、运输设备占比出现上升。其次,疫情发酵始于1月23日前后,今年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10日及之后,且为逐步复工和部分复工,对我国供应能力构成明显限制,此外复工进度也使得运输能力出现瓶颈,本次疫情将对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贸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纺织服装、塑料橡胶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将是重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属于纺织服装、皮具箱包、塑胶制品、玩具、家具等行业,其商品出口占比为18.64%。而疫情的蔓延,现已导致中国一万多架次国际航班停航,这将在短期内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造成一定影响。这对我国出口都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外需收缩这一趋势也得到PMI指数印证。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PMI新订单指数收于29.3%,较前值回落22.1个百分点。其中,相较于进口指数的31.9%,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8.7%,较前值回落20个百点,外需承压较大。

新型冠状肺炎对进口的影响较小。猪肉、口罩等消费品内部供给不足,托底进口。早期受到猪瘟影响,我国猪肉国内供应量不足,需依靠大量进口,来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此外,疫情的传播,防控物资进口需求激增。同时,在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全球已有62个国家采取针对肺炎疫情防控的入境管制措施,冗繁的入境管制大幅度提高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阻碍了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提升中美贸易的应对策略

时至今日,疫情已经从最初的快速蔓延,变为缓慢增长,许多省市区已经出现连续0增加的可观局面。疫情目前已进入有效控制阶段,各个行业正在有条不紊的恢复生产,交通从限制流动到如今检查点撤离,无不预示着疫情的可防可控指日可待。政府、企业协同出力,积极应对新型冠状肺炎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疏通中美贸易企业资金链

财政政策上更加提效支持和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为中美贸易企业提供帮助。不仅包括增加政府支出,而且要增加对疫情相关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为此,财政赤字率可以适度放宽,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地方专项债规模,推动疫情严重地区出口企业恢复建设。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同时,要适当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不断改革LPR的基础上,切实降低出口企业实际利率水平。要发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实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对疫情地区的信贷支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而且敢贷和愿贷。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容忍度,提高对中小微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完善外贸产业供应链

一方面继续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精准帮扶,从保障龙头企业入手,推动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提高产业链复工复产的系统性、协同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一些产业暴露出的供应链薄弱环节,我国政府部门应整合更多科研资源和力量,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同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此外,需完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恢复产能。推进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国内外供应链畅通流转。

(三)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为中美贸易提供新动能

疫情过后,制造业较大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产能,中国制造的曲线会呈现先低后高、扇形扩散的局面,届时将会出现新一轮原材料、零部件、运输能力、劳动力的争抢。面临我国如此庞大的工业体系,应提前做好疫后产能恢复准备工作,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虚拟生产和虚拟物流的演练,帮助企业有序进行复工复产。此外,数字贸易必然是未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形态,要发展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依托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中美双方企业提供交互动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准的,创新的商业模式。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蔡璐、陈启斐、张为付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