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发布时间:2017-10-23 08:59:0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精准定位,深刻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显现。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要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共同富裕”,全国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首先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其次表现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还不够发达,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深化发展。

  (一)不平衡发展的主要表现

  不平衡发展指的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集中表现在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等方面。

  1、供需不平衡。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这也是我国当前实体企业效益下滑、工业品价格下降、金融风险加大等突出经济问题背后的根源。供需不平衡一方面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如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老百姓对高品质产品、服务的需求,国内又无法实现有效供给。

  2、区域不平衡。主要指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目标,但近年来三大区域的发展差距却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部地区面临着“经济凹地”困境,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此外,各个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如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天津发展较好而河北发展落后;成渝地区也是成都重庆发展较好,周边城市发展相对落后。

  3、产业不平衡。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是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和农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60%–70%以上,虽然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超过制造业,但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仅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不平衡,并且在制造业中先进制造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4、城乡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表现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化娱乐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

  5、收入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有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行业差距(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等等。目前公众对收入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对收入不平衡的原因方面。

  (二)不充分发展的主要表现

  不充分发展,指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充分、资源和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原发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太强等等。我国发展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许多方面的发展是不充分的,比较有显著的有:

  1、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上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依然较低。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这是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

  2、科技发展不充分。我国在基因技术、杂交水稻、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率偏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大量的核心关键技术依然要靠进口。2012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但是,我国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依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3、资源能源利用不充分。我国单位GNP的能源消费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 4 -14倍,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和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一个世界能源矿产出口大国变成了进口大国。此外,资源能源利用不充分,也使得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4、民生工程发展不充分。老百姓关心的住房、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发展不充分,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老百姓需求不断从生存需求转向享受需求、发展需求,不断从物质需求转向政治、文化、社会需求,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坚持经济发展。由于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国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我国的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要:(1)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指经济要发展,而且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也要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2)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指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协调,国内外协调,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3)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2、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我国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靠创新发展战略,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竞争力,让科技引领未来发展。但科技创新有风险,所以要利用现代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将保险服务业与科技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政府、金融保险机构和企业联动的良性机制,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多层次融资需求,减少企业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首先应重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优势资源流向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集约高效的行业和企业。其次,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再次,挖掘科教文卫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充分发挥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服务传统产业转向服务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4、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平衡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各方面的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具体包括:(1)保持东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促进中西部经济崛起,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通过精准扶贫和各种扶持政策使其尽快摆脱贫困,踏上快速发展的车道。(2)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3)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税收改革,尽力缩小收入差距。(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5、实现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发挥政府在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职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张小兰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