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政策制度
资料下载
重点智库
社科动态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创新甲骨文释读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1:00

本报南京讯 8月24日,由江苏省语言学会、安徽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甲骨文商典》出版座谈会暨古文字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目前已发现的10万余片甲骨中有4500—5000个甲骨文独立字符,其中已被解读的约有1000个。《甲骨文商典》一书系统阐述了商代甲骨文的新型解读方法。该书作者、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黄风义表示,传统解读法可称为“逆向法”,根据后世字形相似性,结合语句含义、典籍记载进行考释,这一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偏差。该书对甲骨文部分字符进行系统解读,总结甲骨文造字的某些基本现象和规律,并参考文化演化及已被认读出的字符,对可能存在误解的上百个重要甲骨文字作了新的解读,对传统上没有给出明确解读的大量基础字符给出了新的释读,力图为部分甲骨文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解。黄风义将这一方法称为“正向法”或“全局法”。

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华宝提出,《甲骨文商典》致力于殷墟甲骨文的破译,作者试图建构一种释读方式,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全新的个人观点。以“夏”字为例,甲骨文中极少出现夏朝的夏以及夏季的夏,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四季中春、秋、冬字在甲骨文中分别出现25、18、14次,且甲骨文已有“四方风”的概念,则应当有夏季的概念。而当今的甲骨文考释中少见“夏”,漏释的可能性极大。该书作者认为“禹下人代表夏朝(隐含大禹建夏)”,并认为“目下人代表禹”,这一表述在逻辑性上是可以成立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 王广禄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