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德定力,一般而言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面临价值迷惑、不良道德习气、错误价值观念时,表现出一以贯之的道德意志力,包括清醒的道德认知力与判断力,坚定的道德执行力与道德辩护力。道德定力是公民坚信自身内在的道德信念,坚守内在的道德法则,是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驱之源。增强公民道德定力,不仅是公民个体道德建设的内在需求,而且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价值理想与道德信念,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定力的内驱力。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意识形态对抗更加激烈。增强道德定力关键还在于思想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通过对公众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让其在思想上、行动上、意识上紧跟党的步伐。要在道德建设中增强思想引导力。思想是人们行为实践的先导,要正确领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本质,正确认识道德定力对公民道德建设意义,就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提升自身对当前诸多道德现象的道德辨识力、道德批判力、道德评价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够回应时代发展所需的道德建构力。同时,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公民道德建设要考虑到公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之需,不仅要包括物质需求,而且还要包括精神需求等。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还要面向社会整体的公平之需,所谓的“共建共享”就是在强调每个公民在社会建设上的主体性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这充分表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以某个公民个体的自由发展为目标,而是以全体公民全面发展为目标,“共享”就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成就必须要惠及到每一个公民个体。
注重道德辨识力、道德修养力以及道德斗争力,提升公民道德定力的实践能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要培养遵守道德底线的公民,而且面对多元价值中诸多价值风险、价值矛盾以及价值诱惑时,培养公民该如何辨识、如何抵制诱惑以及如何捍卫道德等。因此,新时代增强公民的道德定力首先取决于公民道德辨识力。所谓道德辨识力就是当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价值现象时,能够透过价值现象,发现其背后的价值本质、价值动机以及价值危害,并给予及时的价值判断、价值反思,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行为。其次,道德定力要求新时代公民还应该具备坚定的斗争意志力。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社会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意识形态斗争尤为明显,并且这一现象在道德领域中也日趋激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每个公民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敢于揭示矛盾现象背后价值本质,旗帜鲜明地同道德失范现象作斗争,展现维护社会道德正义的责任担当。要提升公民的道德斗争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以科学理论来武装自我,善用科学理论指导道德斗争,提升人们善于斗争的能力。道德斗争并非仅是以道德对抗的形式出现,既要具备善于斗争的能力,也要具备善于团结的道德能力,在道德领域中要扶正气、祛邪气,从而不断壮大正能量。道德定力还体现为新时代公民的道德自觉性,主要包括道德自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以及道德自律意识。
激活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建构公民道德定力的文化支撑。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伦理基因,任何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对文化伦理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公民道德定力创设文化场域,这会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文化的价值支撑,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伦理精神会进一步强化公民道德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以及道德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当这些伦理精神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既强化了文化自信,也强化了公民对自我身份的道德认同,增强了公民的道德定力。“道德观”,更好地回答了如何处理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等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激活了传统文化中的基础性道德。其中“厚德载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等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强调了社会现实关系中的道德实践。因此,孟子有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章句上》)尽管孟子之言重点在于阐释人性之端,但也同时强调了人应该具备“仁、义、礼、智”这些具体道德,明确了人的行为的具体道德要求。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提升了公民主体道德认同力与道德践行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道德定力。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及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1ZXB001〉研究成果)